2025-04-03
博客开张以来,到目前为止,我一共发布了19篇博客文章;在积累内容的同时,我也在尝试规划出一套比较合理的博客管理系统。
我的博客网站还在建设初期,从2025年3月13日发布第一篇博客至今未满一个月,因此,这里的开发日志暂时以“随想、随做、随记”的零散状态更新;等到这里的内容积累变多以后,我会在开发日志的主页整理出方便查看的目录手册。
同时,为了今后开发日志目录整理的方便,存放在仓库里的开发日志文件的命名规则为:
system-xxx.md 有关系统架构,例如 git 同步、图床策略等(例如本篇)。post-xxx.md 有关写作内容、可视化呈现等。ref-xxx.md 有关资料收集,如数据库或索引卡的整理等。tmpl-xxx.md 有关模版。test-xxx.md 实验性的测试。log-xxx.md 其他通用。在今后更新开发日志的时候,可能会出现少数归类不清晰的情况。以上命名规则只作为一种目录梳理的预处理手段。
我并非开发人员,但是对于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去解决日常需求这方面很感兴趣。开发日志所分享的内容,是我这段时间使用 ChatGPT 作为博客助理,不断修改和梳理之后的结果。熟知这一块的专家应该能够对我的操作一目了然,不熟悉的朋友依旧可以参考一下我的思路。十分欢迎任何专家或非专家,针对任何流程,提出优化意见或想法!
联系邮箱: fivsevn0507@outlook.com
整个流程的逻辑,简单来讲,就是【博客本体】以 md 格式储存在 Github 仓库(该“本体”仓库暂未公开,链接为博客的其他相关仓库),而我的【博客网站】仅仅只是一种视觉化的呈现。如果博客网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(预算外的收费项目、被审核,或者只是自己看腻了等等)无法访问了,我创作的内容并未消失,依旧可以找其他地方重新开张。
这套流程很方便提桶跑路的点在于,尽可能不受制于某个系统,而且轻量级。全身家当都在一个桶里,拎了就跑,换个地方还可以速速铺开。欢迎来到末日生存赛博版。
当然,如果世界彻底末日了,还是得靠通过写博客而积累于心的知识和经验去求生存了。整件事的本质还是在于自身的学习,简单而快乐。
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放到以后更新。不过这方面网上教程较多,可以先自行检索阅览。我想,有大致的思路和框架之后,接下来便能水到渠成了;本篇日志是纲举目张之用。
这一套系统当中,核心在于 Github 仓库和 Markdown 语言的利用,而 Working Copy 和 Obisidian 可以按需替换成其他工具。